其他
从放牛娃到三度“飞天”,这个火爆全网的男人终于曝光了他的秘密
文 | 松奈子
编辑 | Anita
神州大地上,无数双国人的眼睛同时凝望着天空,牵挂着同一件事。
从2003年“神舟五号”到如今的“神舟十二号”,18年间,无数航天人投身其中,终于等来再一次激动人心的时刻。
这一次,是航天员在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。
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、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。指令长聂海胜今年57岁,刘伯明已经55岁,最小的汤洪波也已经46岁了。
照片中间是聂海胜,这是他第三次带着使命驶向苍穹。
2005年10月,聂海胜和费俊龙曾搭载着“神舟六号”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,令国人瞩目。
“神舟十二号”发射当天早上,已近花甲之年的聂海胜步伐稳重,一如当年。
出征之前,为了让自己显得精神一些,聂海胜还把鬓角的白发染黑了。
虽然已经人到中年,但为了国人的“飞天梦”,聂海胜依然坚守在岗位上,忍受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。
聂海胜本人要比照片上看起来更黑一些,黝黑而朴实的面貌,是他一路携带的家乡印记。
许多人不知道,他曾经只是个农村放牛娃。乡土田野滋养出来的韧劲和生命力,让聂海胜一步步走向了太空。
1964年10月13日,聂海胜出生在湖北枣阳杨垱镇的偏僻小村庄里。
家里兄弟姐妹有8个,他排第6。
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,很小的年纪,聂海胜就要跟随家人放牛。
随处可见的泥泞和望不到边界的稻田,就是一个乡村孩子所能看到的最开阔的风景。
但聂海胜,是注定要仰望天空的人。
一次放牛时的经历,改写了他的人生。
那天,正在放牛的聂海胜看到天上飞过一架战斗机,他激动地跟着飞机跑了很久。
他第一次开始如此渴望蓝天,当飞行员,成了他的第一个理想。
15岁那年,父亲的病逝让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。
虽然成绩优异,但初中毕业后,聂海胜只能选择辍学回家干农活。骑在牛背上时,他还时常会惦记着那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。
中学校长了解到聂海胜的情况后,和老师同学一起反复劝说,并为他减免了学费,才终于将其劝回。
重返课堂的聂海胜不负众望,从数百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,成为唯一一个从镇中学考入县重点高中的学生。
为了减轻家里负担,聂海胜不上课的时候要搬木材、装茶叶、下地干活。
8毛钱回家的路费他也要省,近40公里的路程,他从下午5点步行出发,一直到晚上11点钟才到家。
聂海胜的高中同学说,虽然跟他睡在一个通铺上,但大家都不知道他早晨什么时候起的床,晚上什么时候睡的觉。
熄灯后,总是不知道聂海胜什么时候又悄悄起床,躲到路灯下去学习。
“艰苦磨砺。”每当回忆起那段岁月,聂海胜都喜欢用这四个字来评价。
1983年,空军来到枣阳一中招募飞行员。
聂海胜抓住了命运抛来的橄榄枝,顺利通过各项考核,考入了长春飞行学院。
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,他不用再面朝土地,因为在他眼前,无垠的蓝天等待他探索。
但这也意味着,从此他的努力不再只是为了小家,还有大国。
“我带着甜蜜走向部队,是部队让我这个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。”
在学院里,聂海胜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,还接受了艰苦的体能训练。
很快,他就脱颖而出,成为飞行大队里第一个放单飞行的学员。
教官让他给大家讲飞行体会,不善言辞的聂海胜只说了一句话:“啥也不想,只管飞!”
说起来轻松,做起来艰险。十几年的飞行生涯里,聂海胜曾多次和死亡擦肩而过。
在某次试飞中,飞机突然剧烈抖动,霎那间,飞机减速、高度下降、舱内温度急剧升高。
凭借过硬的飞行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,在千钧一发之际,聂海胜一面向地面塔台指挥部报告,一面镇定自若地排除故障。
他先后驾驶歼五、歼六、歼七等机型,安全飞行1480小时,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。
那时的聂海胜,已经是中国顶尖的歼击机飞行员之一。
但他的视野和脚步,远不止于蓝天。
1998年,作为优秀飞行员,34岁的聂海胜被选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。
他们一起面对神圣的国旗庄严宣誓:“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高于一切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不懈奋斗……”
出征太空所要面对的难题,远远超越飞行员。
14人中,最终能获得出征资格的仅几人,而且在当时我国尚没有载人航天经验,这是一项生死未卜的艰巨任务。
聂海胜需要在4年时间里,完成基础理论、体质、心理、航天专业技术等上百个科目的艰苦训练。
为了啃下40多万字的飞船飞行操作手册,聂海胜就没有在夜里12点前睡过觉。
白天在模拟仓里,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。反复读仪表、按旋钮、操作仪器,开着灯练熟了,他就把灯关了摸着黑练,练到所有的动作成为肌肉记忆。
按照要求,航天员的理想体重是65公斤左右,可当时聂海胜的体重有74公斤。
于是,聂海胜除了每天跟大家一起参加常规训练之外,还要额外锻炼两三个小时。
减重7公斤后,他常年让身体保持在标准状态。
“以最佳的状态,去迎接挑战;以最优异的成绩,让祖国挑选。”这句话一直是他的座右铭。
航天员的每一项训练都是在挑战自我极限。
跳伞训练中,聂海胜竟然仅用8天就完成了一个空降兵一个月才能完成的训练任务。
失重训练中,助理教练都在机舱里呕吐不止,聂海胜却镇定自若。
更不要提超重训练、超大震响训练,都是对身体的极限考验。
头低位卧床训练中,整整五天,聂海胜要保持着脚高头低的姿势躺在床上,时间久了头部充血,结束后站起来,血“哗”的一下从头顶流到脚底。
即使再头晕目眩,他也能坚持站住。
2005年10月12日,雨雪霏霏。
经过层层选拔和考验,聂海胜和费俊龙一起登上“神舟六号”,出征太空,终于问鼎苍穹。
五天五夜后,他们凯旋。
面对世界的目光,聂海胜说了这样一句话:
“在太空飞行的五天里,每当飞临祖国的上空,不管白天还是黑夜,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下看。因为只有那里最让你牵肠挂肚,只有那里是你的根。”
2013年6月,聂海胜再次执行神舟飞行任务,并担任指令长。
队友王亚平说:“聂师兄就像是我们乘组里的定海神针。只要有他在,我们心里就很踏实,什么都不怕。”
从为小家到为大国,从黄土地到外太空,这个曾经的“放牛娃”,找到了他最终决定奉献一生的领域。
“神舟六号”“神舟十号”“神舟十二号”,聂海胜已经三次“问天”。
当被问及之后是否还要飞时,聂海胜的回答铿锵有力:
“如今我已年过半百,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永远年轻。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,我就会勇往直前,在浩瀚天宇,继续飞出中国龙的轨迹。”
这是一位航天员的心声,也是一个大国的底气。聂海胜见证的,其实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崛起。
除了聂海胜,还有许多航天人,都在太空留下了中国龙的轨迹。
杨利伟,“飞天”第一人。
2003年10月,38岁的杨利伟搭乘“神舟五号”飞船,在太空飞行14圈,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。
中国成为继苏联、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。
费俊龙,和聂海胜一起开创了多人多天飞行的历史。
费俊龙曾这样对国外同行说:“你可以分享我的快乐,却无法分享我的自豪。因为在我身后,有强大的祖国,站立着13亿人民!”
翟志刚,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。
2008年9月,航天员翟志刚、刘伯明、景海鹏搭载“神舟七号”载人飞船顺利升空。
在队友的配合下,翟志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茫茫太空。
翟志刚
景海鹏,也曾三次飞上太空。
2016年10月,他执行“神舟十一号” 载人飞行任务,任指令长。
他说:“回到地面,如果没有梦想,灵魂就会失重。”
刘洋,中国首位女航天员。
2012年3月,刘洋入选“神舟九号”乘组,成为我国首位女航天员,负责空间医学实验的管理。
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
不止他们,还有航天人背后的“备份航天人”。
为了万无一失,每一次执行任务,都会有航天员待命,他们同样要进行等量的训练,但有些人直到退役,也没有等来飞天的机会。
他们虽然没有登上过太空,但他们也是航天英雄。
候选人之一的吴杰曾说:“神七如果擦肩而过,还是往后等,神七、神八、神九,只要我没有脱离航天员队伍,我就有这么一种希望,我就会去尽我百倍的努力。”
但由于年龄原因,部分航天人不得不接受停航停训命令,正式退出航天员大队。
他们默默等待几十载,还是没有飞天的机会。
但他们,无疑是航天人最强的后盾。
现在,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役的首批航天员里,只剩下邓清明一位。
22年来,他四次进入备份乘组,虽然每次都完成了和主份同样标准的训练任务,却一次次遗憾落选。
不管飞天之路多么艰难,他从未想过放弃。
如今,55岁的邓清明依旧在训练、等待,那个神秘的太空对他而言,近在咫尺,又远在天边。
不管是已经飞天的航天员、等待飞天的航天员,还是已经退役的航天员,他们都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。
升空日行八万里,巡天遥看亿千河。因为有他们,每当我们仰望星空,都会想起,那里有中国航天人为我们在银河系铺就的星辰大海。
我们翻阅着历史书籍和新闻报道,看到我国航天事业的源头是怎样渺小的星星之光;
看到航天人为了祖国是如何奉献了大半生;
看到他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,坚定地走向大气层的尽头,走进无垠黑暗的宇宙,只为中华民族燃起新的航天征程。
这次“神舟十二号”执行的任务里,航天员们要处理1000多个螺丝钉,他们撬起的每一个螺丝钉,都是在为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基建。
陈独秀之子陈乔年曾说,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享受到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。
历史书上,你随手翻过的一页,用笔画过的一小段内容,都是许多英雄们坎坷奋斗的一生。
愿中国青年也如同勇猛的火箭,往上走,往更深处探索,有一分热,便发一分光。
愿我们的国家,五岳依旧向上,江河依旧滚滚向东,民族意志也依旧向前。
铭记,不止是为了瞻仰,更是为了传承。点个【在看】,让更多人看到航天英雄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,与本平台无关。
致敬中国航天人